他们救了世界,毁了电影 | 徐元
《正义联盟》口碑扑街,它代表的DC漫画宇宙依旧逃不出漫威的阴影,在企图赶超漫威的路上步履艰难。
这完全在我们今天的枪手徐元的意料之中。
隐藏在DC与漫威这场角逐背后的,是什么?擅长发现世界电影业潜规律的徐元,将为你梳理、解析。
复联、正联的军备竞赛,正在毁掉好莱坞
文|徐元
作者简介:供职过多家电影媒体,做过记者、编辑、主编。但是看片量低得成为办公室笑话。
很巧合,上个周末开画的两部美国电影,《正义联盟》和《恐袭波士顿》,都用了老演员J.K·西蒙斯(J.K. Simmons),他演的角色也是同一款:老警察。
老戏骨J.K·西蒙斯分别在《正义联盟》(左)与《恐袭波士顿》(右)中饰演了警察。
可这两部电影完全不同款。前者制作成本高达3亿美元,是当下好莱坞最热门、最主流的“超级英雄大电影”;而后者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纪实剧情片,制片费用4500万美元,虽然可以归类为警匪、犯罪,但既没有烧脑的剧情,也没有火爆的场面和华丽的特效。
或者换用那种粗浅的分类,可以说《正联》是一部movie(片儿)、是产品;而《恐袭》是一部film(电影)、是作品——当然,film并不比movie更高级,产品和作品也各有使命。但现在的情况是,movie太多又太滥,而且还大大地抢占了flim的资源和市场,这就成了问题。
特别是具体到《正联》和《恐袭》这两出戏,前者平庸弱智,后者粗粝动人,以电影本身的标准评判,完全不在一个档次。可是《正联》全球卖座,而《恐袭》在美国本土就叫好不叫座,更缺乏出口的实力(比如时隔一年才能以买断片形式在中国上映)。
如果把“美国电影”当作生意经,或许这个局面无可厚非。但“电影”又实在不仅仅是一门生意:“美国电影”不但是美利坚民族的智慧结晶,也是世界电影里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支,如此劣币驱逐良币,也就不能令人乐观了。
它们的出品公司也是两种路子,《正义联盟》是好莱坞六大公司之一的华纳,而《恐袭波士顿》则是独立电影界后起之秀的狮门。这也很堪玩味:老牌的华纳,创立之初就以黑帮犯罪片为特色,所以多年来旗下明星主要是亨弗莱·鲍嘉、保罗·纽曼、克林特·伊斯特伍德、梅尔·吉布森这类雄性荷尔蒙样板(尤其是硬汉了50年的伊斯特伍德,更是把这一辈子事业都 43 34248 43 14942 0 0 2322 0 0:00:14 0:00:06 0:00:08 2930待给了华纳——他至今为止执导了36部电影,有29部是华纳出品)。
从左至右:亨弗莱·鲍嘉、保罗·纽曼与克林特·伊斯特伍德,他们都是华纳公司力捧的演员。
甚至到了1990年代,华纳用拍大片的规格拍出了此后30年“超级英雄”电影的开山作《蝙蝠侠》,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原著漫画的黑帮/犯罪气质。别忘了,所谓DC漫画,即Detective Comics,直译就是“侦探漫画”。
DC漫画,蝙蝠侠与超人是永恒的主角。
而狮门影业,则是1997年在加拿大成立的“独立电影”企业,在新世纪声名鹊起,主要凭借的是一批重口味文艺片和更重口味的恐怖片(典型如《电锯惊魂》系列),近些年更以全球卖座的《饥饿游戏》和《敢死队》系列,成长为业绩接近“六大”的中型电影公司。
《电锯惊魂》剧照,狮门影业靠此片声名鹊起。
然而,世易时移,现如今,反而是以怪力乱神著称的狮门,拍出了社会写实流的《恐袭波士顿》,而一贯长于犯罪类型的华纳,却炮制了关公战秦琼趣味的《正义联盟》——连浓眉大眼的都叛变革命了,怎能不说是天变了。
当然,华纳也是迫不得已。谁叫漫威-迪士尼开发的“漫威宇宙”剧场版连续剧这么风光无两呢?
其实,漫威是DC的小字辈,迪士尼也是华纳的小老弟。但是,有了20世纪福克斯的《X战警》、索尼的《蜘蛛侠》打响前哨,漫威从自营的《钢铁侠》开始,“下了很大一盘棋”,统一风格、统一品质、统一角色、统一故事,以所谓“漫威宇宙”之名,量产了一批热门电影,既赚得盆满钵满,更改写了好莱坞大片的产销工艺。
而且,漫威漫画被迪士尼全资收购为子公司之后,如虎添翼,“漫威英雄”就如同米老鼠、维尼熊,已然成了今天地球公民共享的常识。
漫威诸仙,法力无边。
虽然其名下的超人和蝙蝠侠的影响力更广、美国味更浓,但DC漫画却缺乏长期一贯的影视剧/衍生品体系,于是相形之下黯淡了许多。因为和DC同属时代华纳集团的华纳兄弟影业,多年来基于自家特色,主要耕耘的是“现实主义”的蝙蝠侠题材,而且强调的是暗黑酷烈的成人趣味,在衍生品经营上也就忽略了最肥厚的儿童青少年领域。
此消彼长,等到漫威模式如日中天,华纳方面才猛醒,亦步亦趋打造起了自己的“DC宇宙”,让蝙蝠侠和超人开战、再匆匆把神奇女侠、闪电侠等银幕新丁扔到了前台。而劣质胡闹的《正义联盟》,正是这种军备竞赛思维下的急就章。
1918年即开张的华纳兄弟,在百岁之际却要孤注一掷地邯郸学步,不得不说也是相当的可怜可哀了。
《正义联盟》让人失望。
在好莱坞百年历史上,唯有迪士尼一直独善其身,从一家动画作坊,慢慢演进成了国际传媒娱乐寡头。而昔年“八大”公司的其他家,有的早就湮灭,留下来的也都纷纷被兼并收购,成了大集团的影视事业部。
不过造化弄人,恰恰是最根正苗红的迪士尼,长期瞄准小朋友的荷包,然后一再嬗变,成了好莱坞最商业最直接的专卖店。近些年来并购漫威漫画、皮克斯动画、卢卡斯影业(《星战》版权方),上下打通、综合绩效,“一切以销售为目的”,打下了涵盖影视、教育、玩具、授权商品、游乐场、度假村的铁桶江山。更以“公主系列”和“漫威系列”两大法宝,分别掌控了女孩和男孩的审美和消费,真真正正坐稳了全球文传娱乐业头号寡头之位。
迪士尼制造了《冰雪奇缘》,赢得了全世界的少女心。
只是,这对“电影”本身真不是一件好事。创意无限的皮克斯被迫拍出了一集又一集《汽车总动员》《玩具总动员》,而漫威更是把青少年宅男粗鄙意淫的漫画趣味,推到了辐射全球全民的主流文化境界。特别在于,他们以炮制电视剧的手段,制作了一出又一出的超级英雄电影,甚至已经在动摇电影——这种100分钟叙事的独特视听艺术门类——的创作根基。
从前的好莱坞,尽管也看重票房,但也必须承认,出于各种体面、道义、趣味、惰性、眼界等构成的模糊传统,大制片厂的产品和作品,大体上能够实现某种程度的平衡。因此,一百年来,《乱世佳人》《卡萨布兰卡》《音乐之声》《宾虚》《雌雄大盗》《教父》《辛德勒名单》《阿甘正传》《泰坦尼克号》……这些最卖座的好莱坞影片,也不愧有着相当的人类文明精华的成分,同时也是美国的民族志、当代史。
由上至下依次是《乱世佳人》《卡萨布兰卡》《阿甘正传》,它们都是足以彰显美国民族志的电影。
可是,现如今,“漫威-迪士尼”所代表的这种极致的、综效的、全球化的资本主义,正在消解这一切。《飞越疯人院》《肖申克的救赎》甚至是《搏击俱乐部》这类现实主义质感影片,因为没有特效、没有爆炸、不够搞笑、不够简单,而在全球化的今天,日益被边缘化(叫好不叫座的《恐袭波士顿》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)。相反,最主要、最主流的电影,正在变成一部又一部的《速度与激情》《复仇者联盟》《蝙蝠侠》《变形金刚》,这是美国电影的悲剧,也是全球观众的悲剧。
世界是平的,标准是统一的,大数据是被收集的,而代价就是我们的灵魂,也正在被一一关进各式各样的囚笼里。
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:paperbullet
©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